top of page

逝影留踪‧香港一九四六 ― 四七

書評:哈佛燕京圖書館攝影館長林希文博士    

Hedda Morrison 與艾思滔素未謀面,但這本書融匯了他們對香港的印象。二人眼中的香港相隔逾半個世紀,Hedda Morrison早於1946-47年在香港獵影。書中詳細交待了艾思滔如何發現Hedda Morrison的作品、如何追尋下落及取得底片、仔細鑑定和研究,以及怎樣催使我與他攜手合作。他堅定的意志和對研究的認真態度令人敬佩。

 

艾思滔鑑定了書中照片的地點並加以解說,若非如此讀者可能沒法知道圖中景物是甚麼,亦不會明白為甚麼我們要關注這些照片,以及明白它們為何那麼重要,除了作為藝術作品欣賞,還應該被視為重要的歷史記錄。

Pacific Affairs - 2006 – 2007年冬季季刊

1995年,知名攝影師艾思滔在1946年香港政府報告看到Hedda Morrison的照片,但她的香港作品卻遍尋不果,最後終於找到底片的下落,用心製作了這冊影集,使失落的記憶重現眼前。

 

《逝影留踪》是出類拔萃的書籍。這本影集製作嚴謹,它透過紀實攝影及俗民詮解記載一個具國際重要性的中國地方,回顧只有少數人仍然記得的時代。只有Hedda Morrison有時間、技巧和設備記錄當年這個時代和地方,讓逝去的景象永留世上。艾思滔的影集讓我們回首來時路,實在居功至偉。

Asian Art News – 2006年

這本製作精美的影集敘述艾思滔如何發掘500多張保存完好的1946-47年香港風貌照片底片,將它們編彙成書。搜尋底片的經過誠然引人入勝,但照片背後的真實故事更加意味深長。Hedda Morrison的紀實攝影作品讓我們首次看到,香港的民生面貌從1930年代到1950年代其實沒有太大改變。

南華早報 - 2005年

紀實攝影師Hedda Morrison於1946年9月來到處於歷史關鍵時刻的香港。五十年後,艾思滔在命運的巧妙安排下發現了她當年在香港拍攝的作品。這些照片可說是那個時代最高質素的攝影記錄,若非艾思滔,它們仍會一直封存在哈佛燕京圖書館,永遠失落。

 

Morrison在香港逗留了六個月,其間到處拍攝人物、街景、漁民生活、偏遠鄉郊和自然風景。她拍攝的時間剛巧是重要的歷史時刻,因此她的作品份外珍貴。

Discovery - 2006年

《逝影留踪》收錄的照片於1946年秋天和1947年春天拍攝,展現香港經歷戰火後百業待興的景象,但人們非常樂觀,對未來充滿希望。城市的環境數十年來沒有太大改變。

 

Morrison是一位傑出的攝影師,作品饒富美感,可惜她的香港照片未為人發現,直至2005年才初次曝光。艾思滔花了多年追尋她的底片,那年終於在偶然機會下找到下落,成功編集成書。今日的香港經過時間洗禮,面目早已改變,這批照片廣泛記錄了昔日香城的景象。

上一頁

bottom of page